成都学院(成都大学)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、“天府之国”的中心成都市,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,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,实行“省市共建、以市为主”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。
学校建于1978年,在建校之初为本科院校,校名为成都大学。1983年根据原国家教委有关高等教育结构试点改革的文件精神,接受世界银行贷款,改办专科。1999年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式作出迁建成都大学、创造条件使成都大学重新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决定。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,暂更名为成都学院。
1978年,学校校址临时设于成都市黉门街,后又迁址花圃路、荷花池。2002年学校从荷花池整体迁至自然风光优美、人文底蕴丰厚的成都十陵历史文化风景区。为进一步拓展学校的办学空间,成都市人民政府决定毗邻十陵主校区再征地1400余亩用于新校区建设。目前,学校新校区建设已全面推进。2006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整合教育资源,组建新成都学院。201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将成都铁路中心医院(三级甲等医院)成建制划转学校作为附属医院,更名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。
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400余亩,校舍建筑面积58万余平方米。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.3亿元;图书馆藏书160余万册,中外文期刊1800余种,网络数据库22种。各类运动场地(馆)总面积8万余平方米。
学校拥有以工学、文学、艺术学、教育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医学、理学、农学等十大学科门类,本科专业46个、专科招生专业25个。设有工业制造学院、城乡建设学院、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(软件产业学院)、电子信息工程学院、生物产业学院、政治学院、旅游文化产业学院、经济管理学院、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美术学院、艺术学院、医护学院、师范学院、学前教育学院、体育学院和华夏职业教育中心。此外,学校还设有国际教育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、教师教育培训学院。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1,177人,其中本科生15,225人。
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。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,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,附属医院880余人。学校有正高级教师114人,博士138人,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%以上,具有博士、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%以上。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(含后备人选)7人。
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,不断深化教学改革,加强教学基本建设,规范教学管理,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。目前,省级以上本科质量工程项目36项,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,省级特色专业5个,省级教学团队4个,省级精品课程17门,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,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,省级教学名师3人。
学校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,科研项目不断增加,科研成果逐年丰富。建成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、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、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、四川省社科基地1个、省市级人才培训中心8个和12个校级研究中心。近三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和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。学校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有《成都大学学报》(自然科学版、社会科学版)、《教育与教学研究》、《文科爱好者》及《理科爱好者》。
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,不断扩大国际影响。先后与美国、新西兰、泰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瑞士、日本、韩国、巴西、丹麦等国家和香港、台湾地区的高校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,广泛开展人才培养、对外汉语教学和教师进修等合作和交流活动。2010年9月,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。
学校注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,已先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万名本专科毕业生。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1%,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生产、管理一线和基础教育的专门人才和业务骨干,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。
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积极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。学校班子被四川省教工委授予“‘四好’班子创建活动先进单位”;先后获得“园林式单位”、“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‘三下乡’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”、“四川省‘三八’红旗集体”、“四川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”、“四川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单位”、“四川省就业工作先进工作单位”、“四川省高校外事工作优秀单位”、等多种荣誉称号。
面向未来,学校将秉承“自爱、自修、自尊、自强”的校训,坚持人才培养为第一要义,致力于培养“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、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、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、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”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,努力将学校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、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城市型综合大学。 联系方式 地址: 成都市外东十陵成都大学 电话:028-84616038 邮编:61010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