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fttt是一个新生的网络服务平台,通过不同其他平台的条件来决定是否执行下一条命令,即对网络服务通过其他网络服务作出反应。Ifttt得名为其口号"if this then that",事实上是让你的网络行为能够引发连锁反应、让你使用更为方便,其宗旨是“Put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”(让互联网为你服务)。Ifttt旨在帮助人们利用各网站的开放API,将Facebook、Twitter等各个网站或应用衔接,完成任务,使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整个互联网不用编程的程序员”。Ifttt通过流程将各种信息串联起来,然后再集中把你要的信息呈现给你。解决了信息的冗杂,收取或关注重要信息的问题。 Ifttt是真正的“神奇网站”,它整合了Facebook、Twitter、谷歌日历等相当数量网站的信息,通过你设定的逻辑,把各种功能进行整合,形成了一个应用在外的功能平台。比如,你可以设定天气发生什么变化时给特定手机发短信(国内的手机也可收到),也可以设定某只股票升跌的时候直接打电话过来(打电话这个功能只能在美国本地用)。 Ifttt基于任务的条件触发,类似编程语言,即:“若XXX进行YYY行为,执行ZZZ。每一个可以触发或者作为任务的网站叫做一个Channel,触发的条件叫做Triggers,之后执行的任务叫做Actions,综合上面的一套流程叫做Task。Ifttt网站使用界面发人深省,因为Ifttt给用户服务而不是产品和技术。 Ifttt解决了用户的两大问题: 一是之前的产品过于零碎、分散化,尽管云服务已经解决了单个应用的跨平台跨设备同步问题,但却不能解决产品之间的分散化问题,即单个产品只能解决用户的单个问题。如果在线下很好搞定:请一个或者多个秘书就行了,秘书能帮着搞定各种繁多的琐碎任务;但在线上反而会落后很多,各种产品间的通信和协作非常困难, 比如当你的某条微博转发数达到10000次,就给你发条短信并截个图分享到推图和人人网,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都相当困难。 二是技术的复杂程度,RSS、API等为各种服务的集成提供了便利,比如Instagram就利用了Twitter的API,让用户在Instagram 拍摄的图片也能分享到Twitter里,但是这又陷入了第一条所说的分散化的老问题,单个产品也只能利用其它产品的API开发出有限的服务。如果用户要自行集成各项服务以满足自己的随心所欲,那么将面临着相当复杂的技术难题,更何况没有时间,因为每个人都是普通人,我们只是想要这样随心所欲的服务而不是自己亲自动手,就这么简单。Ifttt的创始人 Linden Tibbets 和 Jesse Tane 正是遇到了这两大问题,才决意开发Ifttt。 Ifttt凭借着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,将所有的API调用、服务集成都挪到了后台,由Ifttt的工程师和程序来处理,而面向前端用户的,就只是现成的随心所欲的服务,而且让用户像“编程”一样地设定 if … then … 的条件,让用户以极简单的方式为整个互联网“编程”,运行结果就是自动化的随心所欲的服务。Ifttt反响很好,有人认为这将彻底改变互联网。但也有人认为其有巨大的风险,因为其需要社交网络等各帐号极大的权限。 |
-
无相关信息